秦蓓蓓/文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當一聲聲喜慶的“春節快樂,闔家團圓”與冰冷的“惡意返鄉”、“就地過年”交錯響起,你會用哪些關鍵詞來標記、定義這后疫情時代下的平平無奇又一年呢?是動態清零、碳中和、中美關系,還是元宇宙、大數據?
也許,在簡單地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找到很多相關的問題答案。
比如,在極端天氣越來越尋常的當下,氣候經濟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無孔不入,我們的隱私安全怎么辦?中美關系將是如何走向,我們的生意會因此而改變嗎?阿富汗會好嗎?俄烏關系還有解嗎?疫情之后的全球化是什么樣的……
當我們幾乎被網絡上紛雜無章的信息碎片所淹沒時,總還是習慣于向書籍這種傳統而質樸的文化載體求助——哪怕有人說它已經日漸式微。得到APP總編輯李翔曾在本報為文:“閱讀最直接的作用是,它可以讓人以一種最便捷的方式,接觸到其他人類的經驗和已經做出的知識積累。”(《我與閱讀:面對復雜,保持平靜》)
我同意這個觀點,這也正是觀察家·書評堅持至今的使命與快樂所在。但我們或許應保有一份冷靜,那些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亮的智慧結晶,可能越來越無法直接解決我們正在或即將遭遇的問題了。認識到這一點或許會沮喪,那些浩如煙海的典籍、盛如繁花的新知,都是個人知識大廈的磚石,哪些筑底,哪些支柱,哪些裝飾,并沒有明確的施工圖。
你只能確定一點,帶著問題意識的主動閱讀過程,好比往爐膛中添置燃燒的煤塊,這份理性的動能,會驅動我們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最后,請接受我們的春節大禮包——由資深媒體人、經濟學家、大學教師組成的評委團,精心篩選出的一份認知當下的書單,希望大家在掩卷之際有所得、有所惑、有所思。
觀察家·書評2021年度書單
1、《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
[美]比爾·蓋茨/著
陳召強/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1年4月
蓋茨分行業掃描了全球通往“碳中和”的解決方案,相當于來了一次全人類家底的大調查——清楚我們現在有什么?要達到目標需要怎么做?和很多極端環保主義者不同,他并沒有簡單地呼吁人們為了環保而犧牲生活品質。他反而多次強調,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是合理正當的,這種務實的態度非常值得尊敬。
2、《美國創新簡史》
[美] Jonathan Gruber&Simon Johnson/著
穆鳳良/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1年4月
本書前半部分回顧了美國的創新史,但其主旨并不在于撫今追昔,而在于在如何快速重啟美國(Jump starting America),兩位作者的計劃涵蓋三個部分:如何讓創新投資在全美變得更平均,讓沒落制造業的銹帶重新煥發生機?政府在推動基礎科研時到底要扮演什么角色?政府投資與私人投資/風險投資的邊界和交集是什么?
3、《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
[奧]茨威格/著
徐友敬等/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8年7月
在這部作品中,茨威格把他的個人命運與時代融為一體,記錄了兩次大戰期間的動蕩社會——從他出生的時代寫起,寫兒時的國泰民安,寫“蒼白的馬”,寫面對集權時的恐懼。比起自傳,這本書更像是一部西方文明的反思錄。茨威格之死會讓我們思考,作為一位被迫流亡的猶太人,他對今天的我們意味著什么?
4、《中國近世財政史研究》
[日]巖井茂樹/著
付勇/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20年11月
巖井茂樹系日本著名中國史學者,對明清以來的中國財政問題的本質,即兩稅體系下的財政規模硬邊界——原額主義和軟約束——各種體制外收入以及徭役,進行了深入剖析。巖井茂樹對央地財政關系的博弈、尤其是因基層收入不足而不得不允許各種體制外收入現象的分析,對我們理解當代財政也有很大啟示。
5、《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
[美]劉子健/著
張鈺翰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12月
王荊公千年誕辰之際,文化圈內相關作品比比皆是。作者劉子健作為美國宋史研究的頂級學者,其關注點不僅在于王安石變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義與現實政治權力之間的矛盾與糾葛。本書著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體制改革,并以募役法這一新政核心制度做個案研究,總結歸納其新政的特點。
6、《置身事內——中國政府與經濟發展》
蘭小歡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8月
這本書的寫作目的,是為普通讀者介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這也是書名“置身事內”的來源。蘭小歡提出,我們的‘混合經濟’體系,不是主流經濟學教科書中所說的政府和市場的簡單分工模式,也不是簡單的‘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模式,而是政府及其各類附屬機構深度參與大多數生產和分配環節的模式。
7、《動情的理性》
錢永祥/著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年9月
本書探討了政治哲學領域一些棘手的議題,其中涉及自由主義的道德認定、公共說理、普遍主義,并批判性地考察了中文世界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的幾種政治思想,如哈耶克的自發秩序論、施特勞斯對多元主義的批判等。作者從平等式自由主義的學術取向與實踐意涵出發,試圖重新厘清自由主義所認定、追求的價值。
8、《隳三都:蒙古滅金圍城史》
周思成/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年1月
作者以蒙元攻打金國中都(今北京)、南京(今河南開封)、蔡州(今河南汝南)三座城池為主線,全方位地展現了蒙元滅金的整個進程,對元的興盛和金的衰亡做出了不厭其繁、不厭其詳的工筆式的描述,歷史細節具體到一絲一縷,一槍一彈,一言一行,一時一事,讓人驚嘆功課做得之精細,鮮有可比者。(謝璽璋)
9 《下沉年代》
[美]喬治·帕克 (GeorgePacker) /著
劉冉/譯
文匯出版社
2021年1月
帕克對國家現狀進行了灰暗的描寫,令人痛心,卻也真實準確。他沒有提供虛假希望,亦不給出好萊塢式結局,但是在另一種美國創造力中,在雷蒙德·卡佛式故事和愛德華·霍珀式畫像中,在人的尊嚴和心靈中,他找到了一種力量——當人們因生活崩潰而深感孤獨時,這種埋藏在肌肉記憶中的力量會爬升上來。(《華盛頓郵報》)
10《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
楊瀟/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1年5月
中國教育史上,西南聯大是繞不過去的豐碑,如何去近距離的感受早已逝去多年的西南聯大呢?陳寅恪曾言:“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評其學說之是非得失,而無隔膚廓之論。”這本書既有對逝去人物的追尋,又有對山川河流的深情,還有對時代變革中人們觀念的變遷的呈現。(林建剛)
11 《公式之美》
量子學派/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0年9月
“萬物速朽,唯有公式永恒;大道至簡,數是最美語言”?!豆街馈反蟾啪褪沁@樣一本有趣的書,以致于你很難用數學讀本還是人文讀本來界定它。這本書的編撰者“量子學派”,大概就是沿著探索世界的崎嶇小徑一路走來——既有“一顆人文關懷的活潑溫暖之心”,又要以理性的科學眼光來觀照數理哲教。(馬向陽)
12 房間里的成年人
[希]雅尼斯·瓦魯法克斯/著
副標題: 希臘債務危機、深層政府與真實世界的大國博弈
沈丹琳/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1年10月
作者雅尼斯•瓦魯法克斯2015年任希臘財政部長,負責處理本國主權債務危機。在當時,德法應該持有大量的希臘債券,希臘違約會導致歐元區銀行體系崩潰,這會是希臘政府債務重組談判時最大的籌碼?,F在看來,這個建議對于希臘來說應該是最優選項,如果當時直接重組、避免大規模緊縮,希臘經濟或許比現在好的多。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