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永勤 隨著公募基金2021年四季報披露完畢,作為當前市場規模最大的主流機構,其持倉結構及變化趨勢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據通聯數據Datayes!的統計,在四季度公募基金持倉股票池中,貴州茅臺(600519.SH)繼續蟬聯頭號重倉股寶座,但明星基金經理間對其已出現分歧;在增減倉榜單中,鹽湖股份(000792.SZ)的表現最為亮眼,當季增持幅度高達878.21%,且呈現連續增持態勢;而曾經的鋰礦龍頭贛鋒鋰業(002460.SZ)則遭遇了大幅度減持。
茅臺蟬聯“股王”,但爭議聲已起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在2021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持倉標的中,食品飲料、醫藥、電氣設備仍然是其重點配置板塊;其中市值前三位的股票分別為貴州茅臺、寧德時代(300750.SZ)和五糧液(000858.SZ),這與三季度末保持一致,但倉位環比均出現了下降趨勢。
基金總持股數8804.73萬股、持股市值高達1804.97億元,貴州茅臺藉此再度蟬聯A股“股王”,這已經是它的“N”連冠。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四季度末有多達1718家基金持倉貴州茅臺,較三季度的1536家大幅增長;但其總倉位卻較三季度減少了10.18萬股。在這背后,卻是一場頂流基金經理間的增減持角力,一方是以久負盛名的千億基金經理張坤、侯昊為代表的貴州茅臺“老粉”的轉向,而另一方則由新晉千億基金經理徐猛領銜加倉。
此前幾年張坤一直是鐵桿的“茅粉”,但四季報數據顯示,張坤旗下多只基金都對貴州茅臺進行了減倉,比如易方達藍籌精選減持了58萬股,易方達優質精選減持了23.5萬股,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混合減持了6.8萬股。
另一著名白酒基金經理侯昊掌舵的招商中證白酒在三季度時還持有貴州茅臺751萬股,為當時持股數最多的公募基金;但在四季度,該基金也對貴州茅臺進行了大幅減倉,其持股數跌落至584萬股,減持了167萬股。此外,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A在四季度也減持了59.52萬股貴州茅臺。
與此同時,由張弘弢、徐猛共同管理的華夏上證50ETF卻增倉貴州茅臺86.9萬股至535萬股,大有超越招商中證白酒持股數的勢頭。而柳軍執掌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亦增持了33.4萬股,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加倉了16.9萬股。
此外,還有一大批的指數基金對貴州茅臺進行了小規模的增倉,比如華夏滬深300增持了5萬股,嘉實滬深300增持了4.5萬股等等??偟膩碚f,在四季度對貴州茅臺減持的以主動權益類基金居多,而增倉的則體現為指數型被動基金。
鹽湖股份連續受追捧,當季增持幅度高達878.21%
相對于貴州茅臺“N”連冠引發的審美疲勞,投資者其實更關心的是公募基金持倉變化的趨勢,則增持了哪些股票,而又減持了哪些標的。為了能更好的監測公募基金持倉的變化趨勢,記者此次以基金持倉市值前100名的股票為標的進行統計。
圖表1:2021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增倉幅度前五(數據來源:通聯數據Datayes!)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在基金持倉市值前100名的股票中,四季度增倉幅度最大的5只股票分別是鹽湖股份、聞泰科技(600745.SH)、片子癀(600436.SH)、天合光能(688599.SH)和立訊精密(002475.SZ),其增持幅度依次為878.21%、106.33%、98.67%、93.21%和68.75%。其中,除了立訊精密外,其余4只股票均出現了連續增持的趨勢。
鹽湖股份以接近9倍的增幅成為了當季增持幅度最大的標的,其持倉基金數為136家,持倉市值為111.14億元。其中,著名基金經理周應波旗下的中歐創新未來18個月封閉混合增持力度最大,當季直接增倉了2093.16萬股,成為持有鹽湖股份數量最大的公募基金。而李曉星執掌的銀華心怡靈活配置混合A以單季增倉1885.31萬股的數量緊隨其后。其它如陸彬、祁禾等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基金產品亦在增持的大部隊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三季度末,鹽湖股份的持倉基金數僅17家,持倉市值為9.61億元;而二季度末其持倉基金數更是只有1家,持倉市值低至0.14億元。
是什么原因使得何鹽湖股份能夠得到眾多明星基金經理的持續追捧,并在短短半年內便晉升為百億級別的重倉股?這或許與該標的良好的發展前景有關。
申港證券曹旭特分析師1月5日撰寫的研究報告顯示,鹽湖股份是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現有氯化鉀產能500萬噸/年,位列全球產能第四位??毓勺庸舅{科鋰業現有年產3萬噸碳酸鋰產能,后續公司鋰鹽產能擴產潛力巨大。公司此前在鹽湖資源綜合開發中遭遇滑鐵盧,經營情況陷入泥沼,受限于生產要素(煤炭/天然氣)供給不足、價格飆升,且由于長期以來設備、工藝等問題未解決,公司本著“好壞分離”的原則,將鹽湖鎂業、海納化工從鹽湖股份體系中剝離。2020年以來公司進行司法重組并完成虧損資產剝離,債轉股后,重新聚焦于鉀鋰優勢業務,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0.4億元,符合了申請恢復上市的條件,已于2021年8月恢復上市。
曹旭特強調,鹽湖股份是國內鉀肥行業的壓艙石,其氯化鉀設計產能達到500萬噸,年產能達到550萬噸,占全國產能的64%。且技術保障能力一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所有氯化鉀加工技術的企業。
“憑借技術保障,公司鉀肥成本同業最低,且毛利率同行業最高,多年維持在70%水平,將在氯化鉀價格景氣周期受益”;曹旭特進一步指出,鹽湖股份同時也是中國鹽湖提鋰龍頭,該公司現有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鹽湖比亞迪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仍在籌備,并規劃了遠期的4萬噸鋰鹽產能。“鹽湖股份老鹵資源供給充足,可以保障10萬噸碳酸鋰產能擴張。隨著其鹽湖提鋰技術不斷優化,生產成本仍有下降空間,受益于本降價增,疊加目前鋰鹽產銷量快速提升,帶動業績高增。”
而中信證券的首席能源化工分析師王喆亦于1月20日發研究報告指出,預計2022年糧價高位帶來的氯化鉀需求提振以及白俄羅斯鉀肥出口的不確定性,將加大全球鉀肥供給的緊張,推測國內的大合同價或在550美元/噸左右。“鹽湖股份作為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預計仍將受益氯化鉀的需求高景氣”。
至于該公司的鹽湖提鋰業務,王喆表示“公司察爾汗鹽湖鋰資源儲量豐富,工信部日前表態要推動加快國內鋰資源開發,鹽湖股份作為國內鹽湖提鋰的領先企業,料將加快在鹽湖提鋰板塊的布局,充分受益國內能源轉型的行業趨勢”。
以贛鋒鋰業為首的部分新能源賽道股為何遭遇拋售?
有人歡喜有人愁。在鹽湖股份喜提增倉榜冠軍稱號之時,同屬于鋰礦板塊且曾經是鋰業龍頭的贛鋒鋰業卻遭遇了無情的拋售。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在基金持倉市值前100名的股票中,四季度減倉幅度最大的5只股票分別是贛鋒鋰業、天賜材料(002709.SZ)、通策醫療(600763.SH)、紫金礦業(601899.SH)和中國中免(601888.SH),其減持幅度依次為41.93%、39.58%、30.59%、26.45%和21.45%。
其中,贛鋒鋰業、天賜材料和紫金礦業均屬于新能源賽道的標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去年風頭甚勁的新能源賽道遭遇減持?而贛鋒鋰業為何成為減持幅度最大的個股?或許,減持機構的觀點能夠為我們解開謎團。
圖表2:2021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減倉幅度前五(數據來源:通聯數據Datayes!)
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贛鋒鋰業的持倉基金家數多達374家,持股倉值為277.81億元;而到了四季度,其持倉基金家數降為215家,持倉市值跌落至136.88億元。其中,減持力度最強的當屬著名基金經理周蔚文旗下的中歐時代先鋒。
中歐時代先鋒三季度持有贛鋒鋰業1123.51萬股,到了四季度僅持有373.82萬股,單季減持了749.69萬股。進一步的資料顯示,中歐時代先鋒在四季度不但減持了贛鋒鋰業,還分別大幅減持了寧德時代和天賜材料等新能源賽道股。
當談及四季度的倉位調整時,周蔚文在季報中是這樣表述的,四季度“我們在配置上的主要調整包括:第一,行業配置上,因對汽車智能化、元宇宙等行業的看好,提升了消費電子、傳媒的配置比例,同時從‘防范宏觀風險’出發降低了金融、有色化工的配置比例,從‘降低擁擠交易方向風險’出發降低了新能源汽車、醫藥的配置比例;第二,堅持聚焦個股,對看得懂的確定性成長、信得過的管理層繼續‘委以重任’;第三,12月17日之后,新基金經理團隊繼任,做了少部分必要的調倉。”
資料顯示,中歐時代先鋒此前的基金經理為周應波,從2021年12月17日由周蔚文聯同羅佳明、劉偉偉接手。如果說中歐時代先鋒是因為團隊更替導致了必要的調倉小插曲,那么其他的公募基金又是什么原因呢?
除了中歐時代先鋒,由鄭澤鴻管理的華夏能源革新亦對贛鋒鋰業進行大手筆的減持。數據顯示,華夏能源革新四季度持有贛鋒鋰業649.35萬股,較三季度的872.99萬股減持了223.64萬股。進一步的資料顯示,華夏能源革新在四季度還減持了寧德時代、當升科技(300073.SZ)和長城汽車(601633.SH)3只新能源賽道股,卻同時卻又增持了華友鈷業(603799.SH)這一只新能源賽道股。
為何對新能源賽道股一增一減?對此,鄭澤鴻在季報中表示,過去三年,新能源整體表現很好,過去三年指數層面漲幅接近250%+,這里面當然有基本面快速發展的因素,同時,新能源整體估值在過去三年也有了大幅提升。“我們做任何投資判斷,都要疊加周期的因素。比如,看三年,新能源是很好的行業,過去三年收益率很高,看未來三年,我個人也認為有較大收益率空間。但把投資周期縮短,比如看半年或者一年,因為靜態估值在高位,參與者較多,完全有可能迎來波動或者短期跑不贏其他指數,就像2021年的白酒和醫藥行業。因此,在這個時間點,個人建議投資者應該降低短期新能源收益率的預期,把眼光放長,擺平心態,才能更好地應對波動”。
“新能源短期市場熱度較高,某些環節的公司股價已經呈現短期泡沫化的傾向,組合在倉位上也做了一些調整,進行了一些分散化配置”。鄭澤鴻強調,但從長周期角度看,新能源長期空間依然很大,汽車電動化的過程剛剛開始,未來將進入加速電動化的階段。光伏平價時代也將到來,在一次能源角度,光伏發電占比提升空間依然很大。雖然新能源短期股價呈現了一定泡沫化傾向,但站在中長期維度,行業仍具備較大的投資機會。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